5月28日,我國具有“人造太陽”之稱的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又突破了紀錄,在1.2億攝氏度度下成功運行了101秒,在1.6億攝氏度度下運行了20秒。
2017年,它在5000萬攝氏度下運行了100秒。2018年11月,它在1億攝氏度下運行了10秒,這在當時是一項世界紀錄。不過,韓國超導托卡馬克在2020年11月的時候,以1億攝氏度20秒的成績搶走了我們的紀錄。此次突破,我們又從韓國手中奪回屬于我們的紀錄。
核聚變的困難
太陽核心每時每刻都在發(fā)生核聚變,但是在地球上,失去了強大的引力之后,要維持核聚變變得非常困難。原子核中的質(zhì)子帶正電,如果要把兩個質(zhì)子融合在一起,那么它需要克服兩者之間的靜電力。一般情況下,這是不能做到的,但是,如果我們將溫度提高,使質(zhì)子的運動速度增快到一定的水平,那么它們就能克服靜電力碰撞在一起。
在這極端的溫度下,電子和原子核分離,形成了等離子體。它變得非常稀薄,密度大約是我們呼吸的空氣的一百萬分之一。雖然在高溫下離子的運動速度變快,但是稀薄的環(huán)境也很難讓兩個離子碰撞在一起。
另外,保持如此高溫也是非常困難的。目前,托卡馬克采用磁約束來限制等離子的位置。但是,中子不帶電,不受磁場的控制,它會徑直地撞向設備的壁板。因此核聚變產(chǎn)生的80%的能量都會被中子所帶走,但這些能量也會用來發(fā)電。
因此,要實現(xiàn)核聚變的發(fā)生,必須滿足三個條件:極高的溫度、足夠的等離子密度以及足夠的時間約束。使用現(xiàn)有技術,最容易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是氫的兩個同位素:氘和氚。
雖然有很多輕元素都可以實現(xiàn)核聚變,但是氘和氚的效果是最好的。氘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水中且無害的資源,根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每立方米海水中就含有33克的氘。氚是一種快速衰變的元素,在自然界中的存量微乎其微。但是,可以使用鋰來產(chǎn)生氚。托卡馬克設備的壁板有鋰包層,當中子撞向鋰包層的時候,它們就會相互作用產(chǎn)生氚。
等離子約束與加熱
這些高溫等離子如果不加以控制,那么它將彌散在整個設備之中,造成設備結構被高溫熔化。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,科學家就開始研究約束等離子的方法,而托卡馬克一般使用的是磁約束的方法。
在托卡馬克設備中,會有不同類型的磁場以微妙的形式組合在一起,形成一個環(huán)形磁場。而等離子體會沿著這些磁力線行進,因此它們會被限制在環(huán)形空間中,從而避免與設備墻壁接觸。
除此之外,變化的磁場還會產(chǎn)生高強度電場。這些電場會激發(fā)離子相互碰撞,碰撞的“阻力”產(chǎn)生熱量提高反應溫度。但是,當溫度升高的時候,這種“阻力”會降低,因此溫度無法繼續(xù)升高。使用這種方法加熱,等離子體溫度并不能超過1億度,因此必須要有外部加熱方法:中性束注入。
在托卡馬克外部,有一設備可以將帶電的氘離子加速到很高的水平,然后通過另一設備去除電荷,最后再把經(jīng)過處理后的高能中性粒子注入核心。通過高速碰撞,這些中性粒子的能量會很快傳給等離子體,使其溫度不斷上升。通過這種方法,可以向內(nèi)部輸入百萬瓦級別的加熱功率,使其溫度超過1億度。
事實上,還有另一種利用高頻電磁波的加熱方法,它可以將溫度提高到1.5億攝氏度以上。它就像微波爐加熱食物一樣,把電磁波的能量直接傳遞給等離子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