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下午15點55分,中核匯能青海烏圖美仁四標段10萬千瓦伏項目成功并網(wǎng)。該項目是中核集團首個青海光伏項目,是第一個以中核集團為主體中標的新能源項目,也是中核匯能落實集團公司黨組“決戰(zhàn)一百天,決勝十三五”倡議,以實際行動向偉大祖國71歲華誕獻禮的具體舉措。
在5G網(wǎng)絡(luò)智能化不斷普及的今天,你能想象沒有網(wǎng)絡(luò)、沒有信號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么?這似乎離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來說十分遙遠。但對于在中核匯能烏圖美仁100MWp光伏電站項目現(xiàn)場的四個年輕人來說,缺水斷網(wǎng)的沙漠生活就是他們切切實實經(jīng)歷過的日日夜夜。
烏圖美仁,地處青海,海拔3千米,蒙古語意為“長長的河流”,但這里四周不見河流,只見漫天黃沙。中核匯能烏圖美仁100MWp光伏電站項目是第一個以中核集團為主體中標的新能源項目,是落實中核集團與青海省能源戰(zhàn)略合作的具體實踐。該項目為青海送河南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,建成后將向河南電網(wǎng)送容量8000MW,以緩解當?shù)仉娏o張局面。
自今年5月28日項目建設(shè)開工,整整四個月,劉成虎、劉世偉、李卓然、汪圣富四名中核匯能人都過著與黃沙為伴,與狂風共舞的生活,但他們始終在這里堅守著奮斗著,盡管年齡不同、個性不同,但目標一致、信念統(tǒng)一——干好這個項目,不留遺憾!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,于9月30日該項目最終實現(xiàn)了并網(wǎng)發(fā)電。
荒漠中的孤獨堅守
如今的項目辦公現(xiàn)場由數(shù)棟鐵皮房組成,雖然看似簡陋,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能滿足大家在這里辦公住宿的基本需求,周圍還有一圈小樹苗,是大家共同栽種的。項目負責人劉成虎指著這片不大不小的辦公區(qū)說到:“5月底進場時,這里還什么都沒有呢,就幾個屋子勉強能住人,井是我們自己挖的,網(wǎng)是后來裝的,你看現(xiàn)在大家收拾得還挺有模有樣的。”
劉成虎是個典型的工程人,沉默寡言,不善言辭,但干起事來卻一點也不含糊,效率高、有條理。他家在蘭州,有個9歲的兒子,自己卻常年駐扎在各個工程現(xiàn)場,鮮少有假期能陪伴家人,聊起這些年四處漂泊的生活,劉成虎說最大的遺憾就是老婆孩子,沒能見證兒子成長的每一步,現(xiàn)在有時間和兒子視頻聊天的時候,兒子都覺得自己有些陌生了。
劉成虎說,剛進場的頭一個多月是最艱難的,沒水,就去30公里外的烏圖美仁鄉(xiāng)自己拉來;沒電,就自己發(fā)電解決;手機沒信號更沒網(wǎng),就捧著手機在現(xiàn)場周邊四處找信號,兩三周才能給家里人打個電話。這份堅守的背后是家人的默默支持,老婆雖然也有嘴上的埋怨,但為了他能安心工作,便辭職在家中照顧兒子,把家打理得僅僅有條。兒子想念爸爸的時候,就拿出地圖,找一找爸爸工程的所在地,知道爸爸在哪了,似乎自己也離爸爸更近了。
當問到劉成虎,面對這樣惡劣的環(huán)境和家人的思念,是什么支撐他一直走到了今年?劉成虎毫不猶豫地說:“是成就感吧!看著一個工程從無到有,再到能為人們造福,這是一份巨大的成就感,多年以后我或許會帶著兒子來看看這里,告訴他這個項目是爸爸干的,我希望他為我驕傲。”
同在項目現(xiàn)場的劉世偉,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,但荒漠中的寂寞根本難不倒他,他是個善于在艱苦中尋找樂趣的人,種樹種花自制盆栽,他樣樣精通。他撿路邊的枯樹枝,把它們用鐵絲綁成不一樣的形狀,有的像龍、有的像鳳、還有的像蛇,他把它們當作是自己杰作,抓著人就講解一番。
正是這樣苦中作樂的精神,支撐著劉世偉走過了在項目上的艱苦時光,他說:“只要人心中有樂趣,生活也不會太難了。”
年輕的奮斗
李卓然和汪圣富都是90后的小伙子,但如果你因為他們年輕就輕視他們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李卓然進場前,剛從英國留學歸來,從熱鬧繁華的大都市到一望無際的荒漠,他轉(zhuǎn)換得很快。他說:“這里很安靜,擺脫外界的干擾,我喜歡一個人想些事情。”別人看似艱難的生活,他卻有些樂在其中,雖然沒有網(wǎng)絡(luò),缺少了和外界的聯(lián)系,但和項目現(xiàn)場的同事們朝夕相處,人與人的距離反而更近了。
為了豐富生活,在現(xiàn)場大家時常會組織一些娛樂活動,看看電影、做做游戲,李卓然說:“我們?nèi)ムl(xiāng)里買活動用的獎品,只有些大白兔奶糖和糕點,可大家都很高興,在這種物資緊缺的情況下,反而能獲得很多簡單的快樂。”這次經(jīng)歷也讓他成長了許多,現(xiàn)場遇到的實際困難都是原來想不到的,跟著有經(jīng)驗的師傅們學習,能迅速掌握很多實用的技巧,這是不到現(xiàn)場,不到一線根本學不到的。
汪圣富是個95年的小伙兒,可能是因為常年的風吹日曬,他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。這次到烏圖美仁項目,一進現(xiàn)場他就曬脫了一層皮,他說在這兒吃飯“中午是稀飯拌沙子,晚上是沙子拌面條。”“蚊蟲還是分批次上,5、6月是蚊子來襲,7月是蒼蠅亂舞,8月又變成了牛虻的天下。”
雖然說起這里的環(huán)境,他們的語氣似乎總是輕松的調(diào)侃,但難掩生活在這里的艱苦。物質(zhì)上的短缺難不倒這些年輕人,精神上的滿足是他們能堅持下來的理由,讓他們甘愿在這片荒漠奉獻青春,李卓然眼神堅定,語氣篤定:“雖然我們干的可能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,但腳踏實地地做好我們的工作本身就是對先輩的追隨。我相信做好新能源,就是對社會、對世界、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貢獻,我所做的事便是有意義的。”
在這片荒漠上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和“四個一切”核工業(yè)精神在歷史洪流中再一次被賦予了真實的內(nèi)涵,它們是具象的,是可觸碰的,它們是四個中核人的默默堅守、腳踏實地做事,是所有人都在追求城市繁華的潮流中,逆行走向荒漠的勇氣。也正是有無數(shù)這樣中核人的付出與奉獻,才有千萬家亮起的燈火和燈火中的歡笑聲。
缺少了城市霓虹燈的照耀,閃爍的是滿天星河和依舊炙熱的心。
作者:王宇翔 中核匯能黨建工作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