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測試背景與目標
全球核電站運營長期受困于燃料更換周期短、成本高昂等問題。傳統(tǒng)核燃料濃縮度多在 3% - 4.95%區(qū)間,這使得機組需頻繁停機加注燃料,造成電力中斷、運維成本飆升。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直擊痛點,力求以新型核燃料打破僵局,開啟核電高效運營新篇章。
此次測試選定季米特洛夫格勒核反應堆研究所的 MIR.M1 研究反應堆作為試驗場。這座 1967 年啟用的反應堆,采用鈹慢化劑和反射器的通道型構造,配備不同冷卻劑的回路設施,為精準測試提供了穩(wěn)定環(huán)境,是驗證高濃縮核燃料的理想平臺。
二、燃料組件與制造
公司燃料部門 TVEL 擔綱重任,制造了 12 個 VVER - 1000 尺寸的燃料元件。其基質為創(chuàng)新性的鈾 - 鉺混合物,這一突破是在汲取為 RBMK 型反應堆制造鈾 - 鉺燃料經驗的基礎上達成的,也是首次將該 VVER 燃料混合物植入反應堆測試。
每個燃料元件都歷經精密設計與嚴格工藝把控。從鈾礦選取、精煉到與鉺精準配比,再到成型加工,各環(huán)節(jié)遵循嚴苛的核安全標準。鈾作為核燃料的核心能量源,其濃縮度的精準調配至關重要;鉺作為中子吸收劑,其均勻分布與有效作用是保障反應堆穩(wěn)定運行的關鍵,二者協同構建起燃料元件的高效能內核。
三、中子吸收劑優(yōu)勢
在核反應堆運行原理中,中子吸收劑扮演關鍵角色,用以補償反應堆堆芯的反應性。相較于 VVER 反應堆傳統(tǒng)的吸收劑釓,鉺展現出卓越適配性。
在高濃縮(高于 5%)且長燃料周期(超 18 個月)的嚴苛運行條件下,鉺的原子結構使其能夠更高效地捕捉中子。它憑借獨特的中子吸收截面特性,精準調控堆芯內的中子通量,確保核反應平穩(wěn)、持續(xù)推進,為延長燃料更換周期、提升反應堆性能筑牢根基。
四、經濟效益
1. 延長燃料更換周期:
新型核燃料有望將現有的 12 - 18 個月燃料更換周期顯著拉長至 24 個月。這意味著核電站機組停機次數大幅減少,電力供應穩(wěn)定性飆升。以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為例,每次停機損失電量可達數千萬度,減少停機不僅挽回巨額電費損失,還降低了設備頻繁啟停帶來的損耗風險,減少維修頻次與成本。
2. 優(yōu)化燃料組件使用:
減少每次重新裝載批次中的新燃料組件數量,也為經濟效益添磚加瓦。燃料組件從生產到投入使用,需歷經鈾礦開采、提煉、加工、運輸等諸多環(huán)節(jié),每一步都伴隨著高額成本。削減新燃料組件用量,能從源頭上削減開支,讓核電運營成本曲線持續(xù)下行。
TVEL 研發(fā)副總裁亞歷山大·烏格里莫夫表示:將鈾濃縮度提高到 6%,并長期邁向 7% - 8%,已是全球核電領域的大勢所趨。過往,行業(yè)多聚焦新設計與燃料組件改良,旨在擴充燃料元件富集鈾體積、提升單組件能量產出。如今,產業(yè)發(fā)展至關鍵節(jié)點,要實現核電站性能的進階,突破 5%濃縮度閾值勢在必行。”
現代 VVER 反應堆堆芯含 163 個燃料組件,單個組件鈾含量超 500 公斤,看似微小的 1%濃縮度提升,實則能撬動巨大的能量釋放與經濟效益,為全球核電產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當下 MIR.M1 研究反應堆中的試驗,是俄羅斯核電技術邁向新紀元的關鍵一步。試驗結果將精準指引 VVER 反應堆鈾 - 鉺燃料后續(xù)開發(fā)路徑,為俄羅斯自主設計核電站大規(guī)模應用筑牢技術根基。